【JS.党建】艺术与历史 红色的传承——记计算学院党委组织红色基地走起来
发布时间: 2020-11-17 16:55
浏览次数:
字号:[ ]

“戴石塞上山尽童,皱云特起森玲珑。谁开奇想凿混沌,十窟鳞比只洹宫。”陈宝琛所写的诗句突出了云冈石窟的奇特,更增强了计算学院师生党员前往参观,了解历史文化的兴趣。

计算学院师生党员们分别于11月11日下午和11月14日上午统一乘坐学校大巴车一同前往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进行参观。阳光透过旗帜,映射在师生们的脸上,衬得更加红润鲜活,暖阳在冬日给予大家温暖。乘坐大巴车向前出发,一路上欢声笑语,大家精神抖擞一路向前。

 


经过半小时的乘车,计算学院师生党员们到达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在推动人才培养和人格塑造方面有特殊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一项重要使命,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此次参访,就是希望师生们能在实物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美。它是文字与视觉交汇的路口,不同学科交汇的路口,人类经验交汇的路口。

本次参观,以云冈石窟为主题,博物馆中的讲解人员详细的介绍场馆中具有代表性的展品。通过3D打印技术1:1复制出来的第十二窟,以其精致细腻的雕刻,气势磅礴的佛像,浑厚淳朴的西域情调,让计算师生党员们感受到身临其境的震撼。此外,惟妙惟肖的菩萨像,千姿百态的大佛像,残缺的佛祖雕塑,精美绝伦的陶瓷,珍贵的历史文献,还有晦涩难懂的经书......那些时间跨度从战国至20世纪的中国艺术品,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也让师生党员们体会到了在历史长河孕育中的石窟的文化内涵。

本次红色基地走访增进了师生党员对于历史物件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师生党员们对于国家文化的认同以及民族自豪感。在浙江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中,师生党员们欣赏着艺术文物,体悟我国文明的发展进程。对于提升师生党员的美学素养,增强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青年教师党员是提升大学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学生党员则是肩负着建设祖国重任的新一代,除却学好科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还需要关注社会、历史的发展。

计算学院师生党员们都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学校争创百强,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案:刘炫 赵洁

摄影:蒋可扬 唐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应用连接

浙大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 后台管理

学院地址:杭州市湖州街51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北校区理工4号楼 邮编:310015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