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学院新生班助专访——沿星轨,逐明月 |
发布时间:
2015-09-23
08:59
浏览次数:
|
九月,与往年一样,城院又注入了新鲜血液;四载,与往届一样,新生在班助的带领下走入大学生涯。在城院,班助亦师亦友,又如北斗星的光芒,在漆黑的夜晚点亮正确的方向。为此,此次专访邀请了三位新生班助来传经授道,帮助新生们沿着学长学姐走过的星轨,去追求心中的那轮明月。 勤于学 夯实基础 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是首要任务,而大学的学习方式与内容与以前大相径庭。作为一位学霸,信息管理1501班班助罗思佳学姐有其独到的见解。罗学姐一直秉承“一切为新生着想”的原则去兢兢业业地做好班助的任务。在一起聚餐,一起玩游戏,一起逛校园,一起嬉笑打闹,一起谈心聊天的过程里,她一点一点拉近了与学弟学妹们之间的关系,并享受这段快乐的时光。 大一是夯实基础的关键一年,诚如大厦有根基、大树有深根,唯有站在夯实的基础上,才能更稳固地筑起一座知识高塔。对于大一的学业,罗思佳学姐建议道:“学习,最重要的是上课认真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努力去理解。”为了具体说明,罗学姐还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对于程序设计,零基础不用担心,只要上课认真听,习题仔细做,错题反复看,代码独立写,遇到困难先自己思考再去请教老师同学,就能稳固地消化每一篇章。更重要的是,只有学好程序设计这门基础课程,才能从容面对大一下学期数据结构课程的挑战。”此外,大一的微积分课程也很关键,今后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会经常运用到数学这一工具。课内的知识很有限,在大学要想学到更多东西,还得更多地自主深入学习。为此,罗思佳学姐建议学弟学妹们多去逛逛图书馆利用海量资源,多去参加各类竞赛开拓视野,尝试加入各类实验室探赜索隐。
践于行 全面发展 大学是衔接学校与社会的过渡桥梁,学习最终是为了实践。学生组织是实践途径之一,作为党员之家宣传策划部部长的软件工程1503班班助方依丽,一直在竭尽所能、不遗余力给学弟学妹们指点了一条明路。方学姐在采访中说道:“参加学生组织还是全凭自己意愿。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组织或社团,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次,参加学生组织不能只是去玩,还是应该乘此机会学习一些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的有用东西。还有,坚持是最难能可贵的,可能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很新鲜,干劲十足,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就会有些腻烦倦怠。在这个瓶颈期,只有矢志不渝地怀揣初心咬牙坚持下来,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大学四年是最年轻、最自由、最有可塑性的四年,四年后面临着很多的选择,单无论是考研留学,还是创业工作,都需要在一开始就能确定目标,而后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进发。”方学姐强调道。浙大老校长竺可桢曾有两个问题,即“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要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这也是方学姐在开学班会上送给新生的一段话。总之,大学里可以做的事情太多,唯一的愿望就是经年之后,回忆起这段时光,不觉后悔与遗憾。 新挑战 重新出发 出于想认识并帮助学弟学妹的目的,王蔚昌学长加入了班助的行列,成为了计算机1502班班助。尽管当班助工作很繁忙,又常常会和自己的事情起冲突,王学长还是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诸多琐事,并和学弟学妹们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他觉得尽管很忙很累,但走在路上,遇见自己班中的学弟学妹被叫声学长,还是很欣慰的。王学长告诫学弟学妹们,大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没有一条路是没有坑洼的,没有一片海是没有浪花的,有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在等待着他们,例如艰涩的课程、繁冗的组织社团事务、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但是,困难总能锤炼人,相信学弟学妹们能在大学的磨砺中磨却棱角,磨亮锋芒。 计算学院计算机专业今年刚升为一本,作为第一届的15级,享受这份荣耀的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虽然入学分数变高了,但是王蔚昌学长认为:“到了大学,大家又回归到了同一起跑线,无论往日有多少炫美风光,此刻又要重新整装出发,去寻找下一个风景。”由于大学的专业方向更细化更明确,专业上的知识几乎都是同学们从未涉及过的领域,同学们都是从零开始。在这一趟新的征程中,还是要虚心求学、博思进取。
有班助们的朝夕相处、风雨相伴,新生们不再孑然一身,四年的大学生活不再迷茫无措。诚挚祝愿新同学们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找到大学的奋斗目标,并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心中最初的那轮明月。 通讯员:凌云帆 拍摄:李宇佳 计算分院学工办(冯静晗) 2015年9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