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操
发布时间: 2012-04-18 15:00
浏览次数:
字号:[ ]

李操:收获沿途最美的风景

李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1届毕业生。优秀中共党员,曾在2010年的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并在国际会议中发表论文。学院2010—2011学年求是荣誉奖章的获得者,2009-2010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在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国际数学建模竞赛是个含金量很高的比赛,但李操的参与,却是对大二时留下遗憾的不甘心。“大二的时候曾经参与过许多学科竞赛,由于参与太多,导致精力分散,准备不够充分,所以都失败了。为了弥补大二整年辛勤付出的缺憾,大三时,我便下定决心报名参加了这个竞赛。若能获奖,便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

  但参与期间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首先面对的就是经验的缺乏。刚开始时,只有3个人的团队,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所有的准备都是从零开始。“最初我们这组并不被看好,我们没有任何大赛的经验,而且其他小组在寒假中都参与了培训,我们就必须要去弥补差距,因此大三那一年大多的课余时间与周末都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

  第二个困难是语言的障碍。因为是国际性的竞赛,需要用全英文写作论文,而且参考文献多是英文版本的,这对他们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为获得更多专业性的知识,必须去阅读富含大量英文专业名词的资料,“开始时,基本读不懂,但读不懂就逼迫自己反复地、不断地去读。渐渐英文能力得到了提高,直到最后可以熟练地用英文进行写作。”

  辛勤的付出总会有回报,李操得到的不仅仅是获奖证书,还锻炼了数学抽象思维,并收获了友谊。赶论文的过程持续了四天四夜,疲惫得让人想要放弃,是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与鼓励,大家才能走到最后,笑到最后。

  大学四年里,李操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将计算学院信管二支部副书记,他组织并开展了主题为“走进大一”的活动,帮助大一的学弟学妹们辅导功课,得到了大一同学的广泛认可,现在已经成为支部的特色活动。

  李操的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却说自己过得很充实。高考的失利让他更明晰了自己的目标。立交桥以及“2+2”的失利让他吸取了教训,认识了自身的不足。“可以说,我是在一路的失败中走过来的,但我相信从每一次失败中总能学到一些东西。成功是一个点,过程是一条线,因此只要调整好心态,就不怕失败了。”李操坦然地说。

  “如果你认真地想去做一件事情,你就会发现大学的时间真的过得很快。” 李操把大学比作是一场赛跑,无论从哪所高中毕业,一旦进入大学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四年里,有的人会掉队,有的人会继续奔跑,也许会被超越,也许会被绊倒,但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能成功地到达终点,并收获一路奔跑时的感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应用连接

浙大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 后台管理

学院地址:杭州市湖州街51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北校区理工4号楼 邮编:310015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